動漫無雙 第247集 【電影預告﹕009與攻殼機動隊】

動漫無雙 第247集 【電影預告﹕009與攻殼機動隊】

主持人:樹靈、IM、夜行者、有馬二

嘉賓:零

下載 @Open Radio|下載@Our Radio

《動漫無雙》逢星期一晚21:30-22:00,與各位以ACG視點,看清世界每一點。


廣告

《攻殻機動隊S.A.C.》導演神山健治3D 重新創作《009 Re: Cyborg》

取裁自已故漫畫大師石森章太郎名作、由《攻殻機動隊S.A.C.》導演神山健治以3D 電腦特技重新創作故事。「00系」是由9位不同國籍的再造人組成的聯合國軍隊,處理變化中的國際形勢,當人類以為處於盛世太平之際,想不到新的危機已經來臨,被人遺忘的再造人又再聚集一起,為了建立新的國度,不惜打破固有的秩序…

繼續閱讀

士郎正宗原著 神山健治作品《攻殼機動隊S.A.C.》Solid State Society 3D

公元2034年。自從草薙素子退出公安9課後,德古沙成為現任的隊長,也增加了9課的成員,公安9課正面對連串複雜事件,調查顯示事件幕後黑手,正是一個名為「傀儡師」的黑客所為。

就在巴特獨立追蹤事件時,遇上了草薙素子,素子還警戒巴特離開固態城市,巴特質疑素子就是「傀儡師」。

一系列耐人尋味的事件,動員了整個公安9課成員一起解開事件的真相。究竟「傀儡師」是誰? 巴特跟素子是甚麼關係?精心策劃的完美犯罪背後的真相是什麼?結局會是如何?固態城市上空籠罩著一片疑團?

繼續閱讀

動漫無雙年終聽眾大會3rd

如果2012年世界末日不會降臨,那12月舉行第三次的年終聽眾眾會就會如常舉辦。

日期﹕ 2012年12月29日(星期六)

時間﹕19:00 – 23:00 (註﹕因應個人需要可提早離開。)

地區﹕待定

名額﹕60

費用﹕–<根據現時候選的地方價格約150-170左右>

主持懲罰呢?

2010年:白板<受刑者﹕鏡花>

2011年:中二&恥力之箱<受刑者﹕毛鞋、鏡花、樹靈….及部份聽眾(但他們很enjoy)>

2012年:???????? 樹靈﹕呵呵…我還沒有概念要玩什麼唷….但根據聖鬥士的理論﹕「同一樣的招式對聖鬥士是沒用的!」,所以同一樣的懲罰水平對無雙主持們應該也是沒用的…要花一點時間….

今年年終眾會人數上限也是60人…..原本目的是希望能跟更多聽眾交流,但經過上年的經驗各位還是想看主持被懲罰多於交流(笑)。 各位有興趣參與的聽眾可以電郵到動漫無雙的電郵地址(acmusou@hotmail.com)留下稱呼及聯絡方法報名。而報名時間為11月21日至11月30日…希望可以在末日後見到各位!!!

動漫無雙 第245集 【人類は衰退しました(人類衰退之後)】

動漫無雙 第245集 【人類は衰退しました(人類衰退之後)】

主持人:樹靈、IM、夜行者、有馬二

嘉賓:Mk-3

下載 @Open Radio|下載@Our Radio

《動漫無雙》逢星期一晚21:30-22:00,與各位以ACG視點,看清世界每一點。


有馬補充:

時空問題其實不難理解,很多科幻作品都有類似的情節,問題在於「助手先生的形象由人類小姐定義」這點,頗有爭議性。為什麼好端端的一個人,個性外貌會由其他人決定?唯物主義觀的人,恐怕無法理解。

笛卡兒曾留下「我思故我在」的名言,但其實這一句話充滿矛盾。首先「我」一字之存在,是在「你」「我」「他」的對立,也就是說必先有「你」的存在才會「對立」出「我」,單單只有一個人是不會有「我」的「意識」出現。正如本作某集中妖精為「自己」取名,一如人類文明發展,意識到「我」的存在,進而「名字」區分,已經是文明的起始,是以為「思」。這個「思」並非純粹的思想。單純考慮今天吃甚麼,接下來做甚麼,凡物皆如此,不足定存在。「我思」乃「我在」,「我在」卻不是「我思」。植物人沒有思想,難道他是不存在?非也。「思」是一種更高層次,哲理上的範圍。意識到自己「思考」,進一步下定義,推演出「我在」的結論,這樣的前題是需要「他」的存在。嬰兒會「我思」,但不會得出「我在」。他是成長至有「我」的自覺,才會有「我在」。這個「我」就是意識到有「其他人」,「我」與「其他人」不同,才有這種「我思」。

「人」之所以意識為「人」,不是自己說自己是「人」,而是其他人說自己是「人」。你自呼自己是「人類」「陳大文」,可是身邊每個人都說你是「小狗」「小文」,政府發給你「狗牌」,照鏡子時映出來的是狗的樣子。你憑何證明自己是「人類」「陳大文」?「我」的定義不是「我」控制,而是身邊的人如父母兄弟姊妹朋友同學同事上司下屬加於身上。

說了這麼多,無非是論證出「我」的存在必然有「他」。之前執筆<惻隱之心非人皆有之>一文時也論及「人生無是非惻隱之心」,出生時無自覺,小孩子會推倒別人,誤殺小動物,不會覺得有何問題,因為他們內心沒有善惡正邪。之所以會知道「對別人禮貌」「別誤殺動物」,是後天教育出來的。這個教育,就是「他人」的影響。

助手先生從小一個人生活,沒有「他人」作伴,沒有「對比」「映照」,也就無法成長「我」出來。助手小姐的「討論」而生出「助手先生」,其實映射出他人之於助手本身的影響。只有從他人,從鏡子借鑑,才可以素造出「我」。

當然這裡又會有若干問題,助手先生原本的形象個性又是如何?這個其實沒必要深究,正如大家相識的朋友,過去是甚麼樣子個性又如何?大家認知的是「現在」的他,過去可能是暴走不良,小時候長相與現在完全不同又如何?其實一點影響都沒有。同理,助手先生過去是甚麼樣子不重要,最重要是人類小姐如何看待助手先生,助手先生身邊的人對他如何罷了。

其實這裡又會引發另一個問題,人都是由「他人」教育觀察中形成「我」,典型的雞蛋問題,先有雞抑或先有蛋,是「哪個人」開始誘發「你」「我」「他」的出現?妖精是人類小姐的「指點」,人類又如何呢?荀子常言人性本惡,但可從聖人教育改正導善;可是性本乎惡的人,又如何摧生出「性善」而成「聖人」?人人皆惡,是不可能生出聖人。這些小問題,是哲學上饒有趣味的問題。